查查哒

古汉语字典(图标) 策 古汉语意思

  • 查询结果
  • 汉字:
  • 解释:

    1、<名>竹制的马鞭子。《过秦论》:“振长而御宇内。”《马说》:“执而临之。”

    2、<动>鞭打;鞭策。《马说》:“之不以其道。”《中山狼传》:“蹇驴,囊图书。”

    3、<名>竹杖;拐杖。《淮南子•夸父逐日》:“夸父弃其。”

    4、<动>拄着(拐杖)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扶老以流憩。”

    5、<名>写字的竹简;书册。也写作“册”。《王冕读书》:“执映长明灯读之。”

    6、<动>记录;登记。《木兰诗》:“勋十二转,赏赐百千强。”

    7、<名>帝王对臣下封土、授爵及任免的文书。《三国志•诸葛亮传》:“先主于是即帝位,亮为丞相。”

    8、<名>古代政论性文体名;策论。如苏轼的《教战守》。《海瑞传》:“即伏阙上《平黎》。”

    9、<名>计策;计谋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之二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《<指南录>后序》:“予更欲一觇北,归而求救国之。”

    【策名】指出仕做官。古代出仕做官之人,都要在自己上司的名薄上写上自己的名字,以表明从属。范晔《后汉书•蔡邕传》:“吾汉室,死归其正。”

    【策士】谋士,指古代在大官或名人门下出谋划策的人。柳宗元《沛国汉原庙铭》:“故曲逆起为,辅成帝图。”(曲逆:曲逆侯陈平)

    【策问】汉以来科举取士,以政治、经济等设问,写在简策上,让应试者分条解答。也称“对策”。《后汉书•和帝纪》:“帝乃亲临,选补郎吏。”